首页> 资讯> 详情

关于“二阳”和新型变异株 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2023-04-25 02:38:41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 见习记者 林晓晖 记者 郑文


(相关资料图)

近日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自测抗原阳性结果 图源网络

近日,民间取名“大角星”的XBB.1.16变异株传入本土,多地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新冠抗原阳性,称自己“二阳”了。

记者从多家在杭医院了解到,最近来就诊的新冠阳性患者并不多,至于患者是否“二阳”很难从检测结果上进行判断,主要是患者结合自身病史,发现自己又“阳”了。

第二波疫情又开始了吗?焦虑的声音不少。

“我们仍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但大规模新冠‘死亡浪潮’可能成为历史。”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系主任张作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大流行三年以后,和疫情刚发生时的一个重大区别是,人们已经掌握了有效的应对工具,包括有效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以及相应的对策。因为人群免疫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改善,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对此要有信心,无需过度恐慌,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自我防护。

了解这个新型变异株,是我们应战的第一步。

新型变异株引发结膜炎?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它是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的600多种变异株之一,也是137种XBB亚分支之一。

XBB.1.16于2023年1月首次被发现,随后在印度、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流行。这一新型变异株比比父代XBB.1更容易传播,且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

在感染症状方面,印度和部分国际媒体报道,XBB.1.16可引起儿童眼睛发痒、发红(结膜炎),出现“粘眼”,非脓液。实际上,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并不是当前出现的新症状,在新冠大流行初期就有类似感染病例。根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眼病防控专家共识(2022年)》,新冠患者出现眼部病变的比例为0%-35.71%,多以结膜炎为首发病变。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9日)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这一新型变异株在我国传播情况如何?4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显示,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流行株仍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5.4%)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2.8%)。

“二阳”是免疫力“到期”了?

“二次感染的风险有多大,之前打疫苗、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能保护我们多久?”这是许多人最为担心的问题。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研究员尹遵栋给出解答:不论是接种疫苗还是人体感染康复后,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免疫抗体,对后续病毒的侵袭带来相应的保护。随时间延长,高水平抗体会自然降低,面对新的突变株时,这种保护就很容易被逃逸。现在国内外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

此外,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日前在“感染免疫高峰论坛”上表示,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均出现了两波新冠疫情。

张文宏解释,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中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不同人的病毒抗体水平不同,抗体水平本身就比较低的人,比如免疫力低下、过度劳累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随着时间推移,更容易二次感染。另外,专家们认为,首次感染后,我们身体会形成免疫记忆,在二次感染发生时,即使病毒发生变异,免疫系统也可以迅速识别病毒,无需调动全身的“资源”去对病毒“狂轰滥炸”,避免“免疫风暴”发生。就算是二次感染,症状也大概率会比首次感染轻。

五一出行在即,我们如何做好防护?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开《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当前,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那么,哪些人需要在现阶段接种疫苗?

《方案》明确,现阶段我国疫苗接种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补齐免疫水平差距,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重点对象主要是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17岁未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尤其是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此外,已感染但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也应及时补齐接种。此外,如果有了基础免疫又经历了自然感染,或已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短时间内再次接种疫苗的效果有限,后续可根据病毒变异情况、疫苗研发进展等确定是否接种。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遇上出行高峰,我们该注意哪些自我防护?多位专家对此给出建议。

一是在密闭的公共场所,比如飞机、地铁、长途车等场所,戴好口罩。坚持勤洗手等卫生习惯。

二是对于医护人员、特殊人群(教师等),还有未全程接种疫苗的人,尤其是在一轮感染高峰中没有测出来被感染的,要做好疫苗接种。

三是药品方面,临床研判这次不会再出现大规模感染高峰,医院储备的药品能满足大家就医需要,建议个人不用囤积药品,有症状到医院开药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上一篇:风光股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集成助剂双位数增长助推收入新高 全球快播
下一篇:最后一页